“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资料图】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
“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2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透露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前述六大主线思路。
这份报告同时回应了市场诸多关切,强调“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我国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
报告更深度阐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字内涵,并表示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围绕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报告提出,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报告提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报告明确,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报告还称,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报告以专栏形式聚焦“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支持稳增长”,其中提及,2022 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专栏强调,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为保持基本稳定的央行利润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在完全核销历史成本的基础上,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上缴了所有的历史结存利润,并对外公开披露,这是提高央行财务透明度的重大进展。
“人民银行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依法向财政上缴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也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该专栏称,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保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服务于公共利益,开展工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标准,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施审慎的资产损失拨备制度,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进而保障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三大因素推动
我国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
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大内需,是年初以来政策的关键着力点。
对于后续市场消费形势,报告以专栏形势前瞻表示,2023年,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一是疫情防控优化,消费场景拓展,近几年受抑制的探亲访友、休闲娱乐、旅游餐饮需求将趋于回暖。
二是随着经济复苏曲线进一步上行,供给与需求、就业与收入有望形成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消费信心恢复,前期积累的部分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
三是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全国多地、多批次发放消费券,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报告提示,“也要看到,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并表示“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转化为消费尚待观察”。
“中长期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既有必要又有空间,有助于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报告提出,中长期看,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离不开消费引擎的重要支撑,需坚定信心发挥好消费增长的战略推动作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随着我国城镇化步入后半程、资本回报边际趋降、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变,投资快速扩张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从经济结构更为均衡稳定的角度看,需要消费动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国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报告展望了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与内外部环境,并作出判断——“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而对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趋势有:“海外高通胀回落的幅度和速度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恐加快暴露”以及“新的‘气候保护主义’值得警惕”。
对于我国通胀形势,报告判断,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根据报告,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维持在2%左右,在内外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
展望未来,报告称,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报告提示,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报告称,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加快复工满产,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大宗商品价格仍存上涨压力,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
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报告深入阐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稳”字内涵。
报告认为,稳货币是稳经济、稳就业、稳物价的重要基础,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稳”。
报告称,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稳应变,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经济下行时不搞大水漫灌,经济回升时也不急转弯,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稳”的基础上,报告称,人民银行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增强“进”的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总量、结构、价格三重优势,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促进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较快、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报告说。
报告称,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的战略支撑和“进”的战略空间,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