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机动车突破430万台拥堵指数居全国前列 江城通勤路漫漫如何才能不“添堵”

发表于: 2023-03-23 20:59:33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通讯员李佳

3月22日18时10分,百度地图交通出行大数据平台显示,武汉全城平均拥堵指数达2.166,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广州和南京。


(资料图)

据统计,截至2月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30万台。在全国八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万台的城市中,武汉是唯一未采取限购及常态化限行的城市。

政策的便利性,让更多武汉人习惯自驾出行,导致交通路网在高峰期不堪重负。

机动车数量仍在攀升,要缓解拥堵,武汉人的出行方式需要更加多元与理性。

城市活力满格 出行需求高涨

“人,人,人”,春天来了,武汉人说,怎么到哪里都是人。

武汉地铁单日客运量达到400万乘次已经不稀奇。3月4日,武汉地铁线网单日客运量达到445.54万乘次,刷新今年最高纪录。

车辆在途量高居不下,每日200多万台机动车在江城路网行驶,上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穿行大街小巷。

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通勤时间越来越长。

刘先生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家住软件园中路清江山水小区,在洪山广场附近某设计院工作。2月以来,他明显感觉通勤时间更长了。为了避开早高峰,他一般7时10分之前出发,开车30多分钟到达单位,但下班就没有那么顺利,“5点半以后下班回家,路上起码要50分钟。”

跨江通勤,时间成本更高。从武昌岳家嘴到硚口古田四路,邵女士上班开车往返要近2个小时。

每逢周末,虽然早晚高峰不及工作日凸显,但景区、商圈周边道路交通压力骤增。赏花、踏青、购物、聚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带动文旅和商业消费回暖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路途漫漫。

交通微创手术 向梗阻路段“开刀”

数据显示,武汉交通拥堵呈现峰值时段突出、梗阻路段显著等特点。以3月22日为例,当日拥堵最高峰出现在7时55分,全城平均拥堵指数达2.962,去年同期这一时刻,拥堵指数仅为1.942;9时15分后,拥堵指数回落至2.0以下。晚高峰相对平缓,平均拥堵指数最高为2.173,出现在18时。

拥堵指数,是指在通过某一段路程时,拥堵时期花费时间与畅通时期所花费时间的比值,如畅通期需要10分钟通行,拥堵期需要20分钟,则拥堵指数为2。拥堵指数越高,说明该路段越拥堵。

从武汉交通运行情况来看,部分路段在高峰期的梗阻现象非常突出。3月22日18时10分,武汉拥堵指数排名全国第四,该市园博园西路以拥堵指数8.419位居全市最“堵”,平均车速仅5.55公里/小时,与步行速度相当。航空路立交、卓刀泉北路等拥堵路段紧随其后,平均车速均低于10公里/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二环线发展大道往汉口火车站路段,并未进入拥堵排名前十,这里曾经是二环线“著名堵点”。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介绍,作为竹叶山立交以西第一个二环主线汇入点,杨汊湖片区、后湖片区所有上二环车流汇集至此,车流在短距离内穿插,秩序混乱,通行效率低下。江汉交警经过研判,拆除匝道入口处68米长的隔离花坛,将单股汇流车道调整为两股汇入车道,高峰时段对辅道进入主线的“1、2号”两股车道交替放行,在合流处施划虚实线,降低车行干扰,路段通行效率提升30%。

据介绍,2022年以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已统计10处长期性堵点、10处经常性堵点和15处短期性堵点,以“小切口+微改造”的形式,改善交通秩序,提升通行效率。目前,竹叶山环岛、尤李立交、月湖桥硚口段道等堵点均有所缓解。随着交通微创手术持续推行,武汉市其他梗阻路段也有望逐步疏通。

开车不当“手机控” 文明守法远离路怒

3月以来,武汉市日均在途机动车流量超240余万台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1%以上,路网交通压力巨大。武汉交警针对市内高架环线、桥梁隧道、景区周边道路以及高速公路进出城通道,在早晚高峰、节假日等时段,每日部署3000余名警力在路面开展执勤疏导,尽最大力量对道路拥堵进行提前干预、动态处置。

早晚高峰期,武汉市中小学校园周边道路秩序也是交通“痛点”。公安交管部门在武汉市477所学校启动“警校家”护安保畅,设置交通护学岗,“一校一策”对校园周边交通进行优化,对道路资源深度挖潜,增设标志标线、限时停车泊位、区域微循环,协调学校周边商场、单位对家长开放免费停车,综合施策、全力缓堵。

很多驾驶员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明明不是交通高峰期,却车流缓慢,前方车辆还频频变道,开到前方一看,才发现有司机一边摆弄手机一边“龟速”驾驶。公安交管部门介绍,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3倍。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还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有时一次小剐蹭就带来大拥堵。不文明加塞等驾驶行为,也常常诱发司机“路怒症”,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交通出行的顺畅,离不开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守法出行。今年以来,武汉交警对“开车接打手机”、车辆违法加塞、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严重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的行为,开展强力整治。通过严查严管和广泛宣传,努力压降交通事故,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绿色加科技出行多元化为路网减负

武汉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地铁运营里程达460公里,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轮渡、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工具为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但市民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仍有待提高。

百度地图联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写的《2022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武汉未进入2022年度绿色通勤指数榜前十。绿色通勤指数,对应的是通过公交、地铁、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的通勤人口数量占通勤人口总量的比值。

3月4日,武汉地铁线网单日客运量达445.54万乘次,创年内新高,但客流强度仍低于1万人次/公里。当日,长沙地铁客运量为325.54万乘次,客流强度高达1.7万人次/公里。相比之下,武汉地铁承载力仍有上升空间。

随着私家车普及和地铁分流,武汉公交车客流压力有所下降。目前,武汉公交集团有公交线路500余条,车辆8000余台,与2012年相比,线路增加了200多条,公交车数量增加1000多台。即便在早晚高峰期,摩肩擦踵“挤公交”的场景也不多见,乘坐舒适性今非昔比。

公安交管部门提示,各类导航软件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驾驶员根据导航避堵提示实时调整路线,将有助于交通路网压力更加均衡。

交通环境发生变化,也悄然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习惯。在连续经历早晚高峰堵车后,邵女士决定尝试地铁出行,“乘8号线转1号线,再步行几百米,全程大约50分钟,比开车省钱,也不用堵得心累。”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