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中国证券报》8日刊发文章《锚定“稳增长” 更多货币政策工具可期》。文章称,6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综合多重因素看,6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环比回升。
(资料图)
专家认为,随着后续更多稳经济政策陆续推出,信贷需求料持续企稳回升,“宽信用”进程有望加速推进。三季度仍有降准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成为发力方向,不排除增加现有政策工具额度以及创设新政策工具的可能。
(小标题)新增信贷规模料环比回升
作为传统信贷大月,6月新增信贷规模有望环比回升。不过,受综合融资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6月信贷增量可能低于去年同期。
“作为年中季末月,6月新增信贷环比可能明显多增。”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受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当前有效融资需求尚待修复等因素影响,6月新增信贷投放同比或少增。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6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低于去年同期。“6月末票据利率再度明显下滑,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最低降至1.40%。同时,票据转贴现利率与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的利差扩大,这反映当前信贷景气度依然较弱。”明明说。
从结构上看,居民短期贷款持续恢复,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可能低于往年水平。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中,居民短期消费贷和经营贷需求持续恢复。6月商品房、二手房销售有所走弱,当月以房贷为主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可能不及往年水平。
企业贷款方面,温彬认为,相比去年而言,今年二季度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虽边际好转,但仍位于荣枯线以下,企业贷款表现相对较弱。“考虑到政策继续引导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叠加6月降息落地,企业贷款仍有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依然是新增信贷的重要拉动力量。”温彬说。
(小标题)融资需求恢复有支撑
近期,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多个利率指标相继下调,释放出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清晰信号。专家认为,随着后续更多稳经济政策陆续推出,“宽信用”进程有望加速推进,融资需求将逐步恢复。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伴随后续一批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协同发力,信贷投放改善和社融增速回升都将逐步兑现。”明明说,三季度或有降准可能。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也将是可能的方向。
同时,地方债发行有望在三季度提速。明明表示,从部分省区市公布的7月或三季度的地方债发行计划看,融资开始逐步提速,叠加7月地方债到期规模相对较低,可能对社融整体有所支撑,财政资金的运用也将助力经济稳步改善。
“预计三季度更多积极的宏观政策措施将出台,企业负担下降、预期改善、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恢复将推动‘宽信用’进程。”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企业尤其是民企直接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国债与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信贷和社融将稳步增长。
连平预计,下半年新增信贷或接近10万亿元,全年增量超过25万亿元,信贷增速回升至11.9%左右;社融增量有望接近13万亿元,全年增量超过35万亿元,存量增速回升至9.7%。
(小标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力
货币政策继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号持续释放。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连平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着力降低企业与居民的融资难度与借贷成本。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障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有相对充足的资金用以扩大生产投资。继续通过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为政府债券发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提上日程。日前,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增加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以及创设新的政策工具亦存在可能。“在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基础上,后期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充分发力,不排除增加现有政策工具额度,以及创设新政策工具的可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定向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码。
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带动下,金融机构对相关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绿色、高技术制造等领域的信贷增速有望维持在30%以上,普惠等领域的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完)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